到了秦皇岛,不看看山海关肯定是个遗憾,山海关名气太大了。中国古关众多,各有特色,山海关却有“天下第一关”之称,能不激起游人的神往之情吗?
还没看到实景时,少不了想象一下雄关风貌。应该是在险峻的山谷中巍然屹立,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吧?应该有雄浑苍凉的关风拂面而来,让你的思绪不由自主地在时光遂道倒流一番吧?当然,现代商业气息肯定是免不了的,后天仿制的东西定然也不少:这年代,哪个有点名气的景区不是如此呢?
我就这样胡思乱想着,到了景区。眼前是一片青砖筑成的城池,古朴而庄重。我先东张西望,看看两边的山峰有多高多险峻,然而没有看到。山峰是有的,但只能远望,并没有直接护着关城。这地理环境,显然和我们想象中的大有差距。不过,此前还是有思想准备的,想当年去少林寺,想象嵩山是多么雄奇,应该和华山差不了多少吧。登上少林寺,总得费些体力吧?结果,到了少林寺我才知道,嵩山的影子也没见着,这座千古名刹根本就不在山上,周边其实还挺平坦的,坐车直接就到了。站在山海关,至少还远远地看到了山吧?
据资料介绍,山海关的城池,周长约四公里,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门,东称“镇东门”,西称“迎恩门”,南称“望洋门”,北称“威远门”。上书“天下第一关”者,是镇东门。那么,这里应该是核心景区了,于是饶有兴致地登上城墙看了看。在高楼林立的今天,这座十几米高的城墙显然雄风不再,让游客找不到“高”的感觉。如今是和平年代,这里早已体会不到丝毫兵家必争之地的况味,但厚实的城墙,还是让人仿佛触摸到一股绵延的力量。远处的山上,似乎还有长城遗迹。当年,它对这个国家来说显然是重要的,但现在,长城只能在适合发展旅游的地方保护下来,供人观赏游览。
历经数百年,山海关古城保存仍比较完好,据说,这里的街道、小巷、四合院大部分还是按原样保留的。时间关系,我们无法一一细看,因为还有一个参观重点——老龙头。
长城的最东头,如苍龙般探入海中,这就是老龙头,离“天下第一关”有一段距离,要坐车过去。老龙头是明代万里长城的东部起点,也是万里长城唯一集山、海、关、城于一体的海陆军事防御体系。到了这里,当然要走到尽头,也就是海上的城墙。低头看脚下,海水清澈可爱;抬头望前方海域,一艘艘轮船在繁忙地来往。不远处,是一处港口,充溢着浓郁的现代化气息。历史和现实,就这样和美地融合在一起。
在瞬息万变的今天,很难想象,就这么一道简单的砖墙,在几百年前具有如此重大的国防意义。在冷兵器时代,占据有利的地理位置,把城墙筑高,只要将士不懈怠,就可保一方平安。从技术条件来看,万里长城在理论上可以庇佑王朝万万年。
然而,所谓“人算不如天算”,真正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不管是秦始皇,还是明王朝,该垮的时候还是垮了。秦朝用长城抵御外敌,然而暴政乱了国民的心,它被从长城里面推翻了。明朝本来可以发挥山海关的巨大作用,但到了后期,人心散了,守城的吴三桂和本族人不再同心。于是,历史的大舞台上演了这么一幕。公元1644年,清摄政王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大败李自成大顺军。就这样,关外的民族被吴三桂轻巧地放进来,清军乘势占领北京,江山很快就易主了。
现在是信息化的高科技时代,区区城墙,在战争中根本不足一哂,弹指间便可灰飞烟灭。即使如此,武器依然不是决定性因素,在滚烫的人心面前,再先进的技术、再高端的武器,也只是工具而已。
但还是要感谢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包括山海关在内的这一座座昔日雄关。它们不但给我们增添了许多旅游观光的好去处,还常常以“过来人”的身份,在不经意间向我们絮叨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