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在县城(老城)东边不足二里地望城岗村,六十年代时,我们全家共有七口人,有父母及我们兄妹五人,我是排行老二,上边有个哥哥,下边有个弟弟和两个妹妹,那时候我们家的生活和农村其他家庭一样,过着一般的普通生活,当时虽说有父母当家,但哥哥却是父母亲最好的帮手,特别是哥哥下学后,家里的重活及担子他要扛上将近一半,去伊川高山拉煤去山上担柴禾去城关陶村拾柴禾等等累活都是他一个人去干的,在那凭工分吃饭的年代,他对我们这个家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到了一九六九年,我二十岁的哥哥娶了年仅十八岁的嫂子,自从嫂子来到我们家后,二老和弟妹们高兴极了,家里的气氛也比以前活跃多了。从此嫂子也成了母亲做饭及其他家务的好帮手,一家人其乐融融生活充满了希望,常言说,马跃雀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可哥哥自从结婚后比以前更加孝敬父母和呵护弟妹了,哥嫂他俩总是起早贪黑为这个家庭奔波,总是干在前头享受在后头,顾全大局无私心,在弟妹中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弟妹们都夸哥娶了个好媳妇。那年代农村生活普遍贫穷,每年主粮食,如小麦玉米产量很低总是这季接不到下季,全凭红薯过生活,红薯,红薯面和过了粉的红薯渣成了每顿离不了的主食,可嫂子为了一大家人吃好吃饱,她不怕麻烦,想尽办法来粗粮细做,把红薯煮熟拉出锅稍兑些粗面再烙成馍。把红薯面擀成红薯面条稍微兑些白面蒸成花卷馍,把红薯渣打成面加些盐在蒸上咸馍,她不断变着花样,来调剂生活让全家老小都很满意。
随着年华的流失和时间的转移,我和弟弟及两个妹妹都相继结婚出嫁,但基本都是父母和哥嫂一起操办的,在当时家庭经济条件很困难的情况下,弟妹们都比较满意。
哥哥的为人在我们左邻右舍甚至在我们村里都知道他的口碑是很不错的,哥是个原则性很强也是很讲道理的一个人,他性格直爽办事认真,他见到村里或队里有不合理的事,他就站出来与他们说理,队里或小组都喜欢让他当代表,因为他能按理办事,不胡来,大家都很信任他。他干过农村信贷员几十年。无出现过一次差错,在大队也干过保管员,还干过村委监事会,他不论干啥工作,总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从不马虎,深的村干部满意。我们的左邻右舍不管谁家有家庭纠纷或者兄弟分家,都喜欢叫他去解决调解很早时。有段时间村干部找他谈话让他进村里的领导班子,他说啥也不答应,村干部说有的人急着进村领导班子,我们不同意但想让你进没想到你却不同意。因他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信性格直爽,办事认真,村干部再次给他做工作,并于2009年5月让他到村委干了监事会,这一干就是9年,2018年因年龄问题退了下来,但村里有几个人见他退了下来就给他开玩笑说,你脾气太直了,说话办事太认真,见不合理事光想说就不适合干监事会这角色等等。
我们有一家从六十年代的几口人现已发展到二十一口人的大家庭了,可惜的是父亲于九六年八月去世了,老母亲今年也九十一岁了,她的孙子们有的也都结婚成家并且参加了工作,重孙辈们有的上了幼儿园,有的一年级有的上了初中有的上了高中。哥哥今年也六十九岁了,嫂子也六十七岁了,也当上了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虽说哥嫂都已经上了年纪,但他们还是一如既往的照顾着这个家。因我在县城工作,没在农村老家居住,老母亲在农村老家全靠哥嫂和弟、弟媳妇他们照顾。截至目前,哥和弟的家基本没有分那么清楚,地在一起种粮食在一起打,二一添做五分开,只是吃饭分了灶,但也没有分那么清楚。
老母亲九十一岁高龄了,说句实话,自从我参加了工作倒退休至今母亲很少来我这里闲住了,每年顶多来一两次,因母亲过不惯城里得生活最多住上半个月就着急回去了,有时候刚来一星期哥怕母亲在城里住着着急,就给我打电话说如果母亲着急就让她早些回来,要不他老着急。我为了能挽留母亲能在我这里多住几天,我整天在家陪母亲找话聊天,叙叙往事,回忆回忆过去。让母亲开心。尽量打消母亲着急回去得念头。在生活上,只要母亲想吃啥我就与妻子去买啥做啥,冬天母亲睡觉时我们夫妻俩先给母亲铺好被褥在灌上热水袋,不让母亲冻着,母亲头发脏了,我们就亲自给母亲洗头吹干,指甲长了我为母亲剪,我为了让母亲能在我这里多住几天,我对母亲说你在这里住,县城卖啥的都有,只要你想吃啥需要啥,我都能办得到,母亲却说在你这里住,啥都挺好就是我老着急。回去后,咱门前好些老婆们我能坐在那。跟他们说说话,再说了,我还能回去打打麻将牌。不管我对母亲怎么劝说最后也没能挽留住母亲能在我这多住上几天。
母亲在老家与我哥嫂同住一个屋檐下,夏天嫂子经常给母亲洗澡,哥哥也常给母亲洗头剪指甲,一到冬天上了年纪的人不想起嫩早,就在被窝里吃早饭,哥嫂见母亲坐起来后就把热毛巾递给母亲擦脸擦手,随后在把饭菜端到床前的桌子上,哥嫂的体贴照顾让母亲很受感动,心里高兴极了。母亲出门一见到房前屋后左邻右舍的人就夸哥嫂孝顺等等。母亲年事已高避免不了身体上有这病那病,但哥嫂包括兄弟和弟媳从不怕麻烦听说有病,就赶紧到我们家附近的医疗室去抓药,从不懈怠,特别是母亲有骨质增生的毛病,有时腿会比较疼,哥哥只要听说哪里有卖治骨质增生的药或药膏,不管路有多远、膏药多贵,他就去买。中不中先用上试试,有是母亲对我哥说,人老了不中用了还得让你们跑前跑后伺候我,让你们操心,并夸哥说你都快七十岁的人了还是真孝顺,可哥哥说:你不再说吧!我们从小都是你一把屎一把尿把我们拉扯大的,现在你老了就得让我们来伺候你,再说了你养儿女不就是来防老的。我们伺候你赡养你都是我们做儿女们应该尽的责任和义务呀。
嫂子从十八岁来到我们家到现在已经将近六十年了,但她始终如一对老人不是嫌弃而是更加关心照顾了,担当了做老大媳妇的责任,在兄弟和妯娌之间起到表率。她的为人和尊老爱幼得高尚品德,使全家人都很佩服和赞扬。并且得到了邻右舍人的夸奖和称赞,由于在哥嫂们一言一行以身作则的影响下,兄弟和弟媳们甚至包括出了门得两个妹妹及妹夫们同样对老人尊重孝顺,由于受长辈们的影响,大家一个比一个孝顺老人,有的给老人买衣服,有的给老人买奶粉,有的给老人买她爱吃的零食,有的给老人买鞋袜,由于一代一代得表率和影响,就连老母亲的重孙辈门也喜欢和她套近乎,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因为母亲不喜欢来城里与我住在一起,自从我退休后,为了弥补我对母亲的亏欠,我现在每月基本上都要回家看望一下老母亲一两次,并带些肉类和母亲喜欢吃的油条包子粽子蛋糕炸鸡腿之类的零食,我每次带着这些东西回到家门口时,门前门后得大娘大婶门都夸我说:这个孝顺娃子又回来看她妈来了,按正常说大家夸我,我应该感到很高兴,但我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我亏欠母亲的太多了,与我哥嫂弟弟弟媳相比差的太远了。
我们一家人,每年还有三次大聚会,一次是每年的腊月初一这一天,是老母亲的生日,一般要摆上四桌饭菜,再一次是每年的大年初一,我们兄弟三家与母亲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别外一次是清明节给去世的前辈上坟的日子,这天我们卢姓近门,特别是迁移外县(临汝)的四家都会派几个代表回来上坟,上完坟后中午都要在老家团聚吃饭,一般也要摆上四桌以上。这三次大聚会,吃喝都是哥嫂张罗着操办的,除大年初一这天外,那二次哥嫂都要提前两天做准备,聚餐当天哥嫂亲自做大厨,弟弟和弟媳当帮手,每桌都在十几个菜左右,是大家吃好喝好,每次的饭菜质量是大家吃后都赞不绝口。
母亲虽然说是九十多岁的人了,但母亲的思维还比较清楚,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对我们这个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做不到的事,母亲还能提些建议和指导帮助。母亲在这个家庭能和睦相处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目前我们这个大家庭在母亲和哥嫂得经营照料下尊老爱幼和和睦睦,但愿永远和睦相处,家和万事兴,岁月福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