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三毛《撒哈拉的故事》心中感慨无限,觉得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她说得对,写作是需要灵感的,有时呆坐了半天都憋不出一个字,有时却可以一夜成书,而它只能保留一时,所以在灵感消失之前要赶紧下笔,否则跑了再想时,最原始的味道已经变了,昙花一现,令人无奈。
这是我的第一本关于三毛的书,它带给我的震撼无法言语,在此之前,我一直都不敢阅读,许是流言太伤感了。但也是这第一次便让我深深爱上了这位作者,尽管我到现在仍为她的离去而惋惜,可惜了许多大好青春年华,如此,便走了……
可我却又感受不到伤感,三毛应是自由的,这世界束缚不了她不羁的灵魂,她的心一直在流浪。
“三毛”这个名字便是如此得到的吧!她,也许原本就不属于这里。始终是要走的,不分先后,只是可惜以后便少了许多三毛的优秀著作。
《撒哈拉的故事》讲得很真切,我可以从她的言语中感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我一直都不喜撒哈威人,所以在阅读此书时,总会对文中出现的撒哈威人产生莫名的厌倦,厌倦他们的无知,那里相当于就中国社会,或者更不如,但同时我却又无比同情撒哈威人,尤其是女人,那一张张裹布下的面容是那么的美丽,却因为知识的贫乏,社会束缚把她们变成了男人们生育的工具,在这个本该男女平等的世界。
于是,当我看到哈卡结婚的那一段文章时,我化身成为了三毛,我们的感受是相同的,这种婚礼让我们既愤怒又感到悲哀,更多的是荒唐,无法苟同。那孩子是个年仅十岁的小姑娘,还在发育阶段,如此,便嫁做了人妇。最荒唐的却是婚礼的end,哈卡男人拿出那代表女人贞操的白布向众人炫耀的那片段让我想痛揍那男人。哈卡的婚礼持续了六天,我想三毛的这六天一定过的很不好。而对于我,如果婚礼是这样,这个婚倒不如不结。
我感受到,这,便是人权。
第一次,我庆幸中国改革成功,没有生活在古代时期。
因为撒哈拉威的妇女是没有人权可说的,她们都是被父母卖掉似的嫁出去。
还好,这里允许自由恋爱。
从没有过一本书给我带来如此深的感受,也许只是我读的书不够多。但这却是我十六年来碰到的书籍中最令我沉迷其中的。
如此,我深深的爱着三毛。心中那个执念更清晰了,就如同我想起爸爸对哥哥唱片收集的遗憾我想帮他弥补一样深。
尽管我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毛的书籍却应是可以收集完的。
于是,逛书店时,专栏中,便多了一位三毛。
她是独一无二的,飘逸的长裙,长长的头发都是我的最爱。
阅读她的书籍,我便成为了三毛,在书中品味着她的阅历她的丰富她的人生。
也许我有的只是对沙漠不如她的热烈于爱。
我怕苦,但也没有见过沙漠。
我与她是两个世界的人,却因书本联想在一起,她是理想中的。
我爱父母不爱流浪,冲动不多。
但也对旅游有着无限的热爱,如果我看过,我必定也会对那片一直默默付出美丽而又神秘的沙漠充满了热情,或无限热爱。
亦如几年前我观德天大瀑布的壮丽时的震撼,到此时仍历历在目。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眼便融在心中的热爱,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只是一眼,就此沉沦。
那一刻,我与自然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