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验反复用,是对从业人创造力最大的伤害。
有一位45岁的中年人和一名25岁的小伙子,两人同时应征路口的豪宅举牌员。
建商对他们说,举牌一天的薪资是700元。中年人听完大喊不公,认为自己有3年以上的举牌经验,不该和小伙子领一样的钱,建商应该替自己调涨工资,“至少要有800元吧!”
建商不以为然地指了指两人身后,一个蓬头垢面、看不出年纪的流浪汉说:“论经历,你们谁也不会比他久;至于他的工资,也是700元没变过!”
是否做得愈久,就该领得愈多?
有一篇在网路广泛流传的文章,当中一名想加薪的员工对老板说“我有25年的经验”,而老板回应他的是:“你没有25年的经验,你只是同一个经验用了25年。”
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各位,其实都该自问:自己是否也像这名员工,做着没有累积性的工作,却期望老板替你加薪?随着时代改变,企业已经不再是终生雇用制的思维了,就算你在同一间公司中稳稳待上25年,待遇也未必有所变化。不可否认,现在的企业愈来愈倾向于依照能力与贡献度调整职级和薪资,“年资”取胜的做法逐渐成为过去式,做得久也未必能领得多,一切以实力见真章。
究竟从倚老賣老到论功行赏,中间有何区别?
如果你到一把年纪还在做零技术需求的工作,就难怪你的薪水没有起色。下一份工作的面试考官甚至会怀疑,为何你工作多年,到现在还在当基层人员?
管理学中有一个着名的“彼得原理”当中提到:一个在目前工作上有出色表现的人,理应能继续向上提升到更高的职位;而如果一个人在同一职位上停滞不前,就表示这个人可能连目前的职务都无法胜任。
依照这个论点,长期停留在基层的你,处境实在令人担忧。
根据研究,许多人在转职时还背着前一份工作的“包袱”,这会抵销掉经验带来的优势。专家认为,人们在转换到另一个环境时,其实很难抛掉原先习得的规范和价值;所谓“职业包袱”指的是固化的做事方式和态度,而且工作经验愈多,你所背的包袱就愈沉重。
对于不少雇主来说,这是一个相当尴尬的问题。如果这是不大需要经验也能完成的工作,那何不干脆雇用一个没有经验的新人,再透过训练将他们收为己用呢?
而一个经常换工作的人,求职的心态也容易让人产生怀疑,站在雇主的角度,很难不去认为:这份工作对你来说,是否只是跳板而已?
如果你被预期这份工作不会做很久,那么在策略考量上,上司当然不敢把重要的任务交付给你。
如果被人看出不断地跳槽和转换工作,对年轻人来说未必是好事,毕竟每种工作都需要花心力适应,每次跳槽都势必造成耗损;而且工作期间过短,容易被贴上“定性不足”、“ 适应力不佳”的标签。
此外,履历中出现空档,对求职的杀伤力也不小。如果经历并不连贯,势必会被怀疑是遭到资遣或开除。再者,如果原工作只做了几个月,很有可能被怀疑不适任或另有隐情,因此建议过短的资历不要写进去。
整体来说,中断型的工作经历带来的未必是加分,有时反而使你被贴上“低忠诚度”的标签,所以若是你的经历不连贯,最好能针对工作间的空档提出让人满意的解释。如果不想变成经验愈多却起薪愈低的情况,最根本的方法,还是确立志向及戒除频繁变换工作的习性,和年少轻狂的自己彻底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