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并非很多人以为的那样:只是个近代出现的城市。她和其他许多城市一样,同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就建城而言,除了已拆的明城外,现在比较有迹可寻的还有晋时的“筑耶城”和“芦子城”。筑耶城的由来,很可能与当时驻扎的朱耶族士兵有关。
上海简称沪,沪是一种捕鱼工具,《汉唐方志辑佚·吴都记》说:“江滨渔者,插竹绳编之以取鱼,谓之扈业。”从唐朝皮日休、陆龟蒙《渔具诗》对沪的描写“万植御洪波”,以及江豚误入后,在“数倾”水面上纷纷跃出的壮观场面,可以知道:“沪”这种渔具可以做得很大。康熙时的彭定求主编的《全唐诗》中,对“沪”有个小注说:“吴人今谓之簖”,但簖和古人的簄,最起码在规模大小上是不同的,所以宋人高以孙《纬略》说;“亦是类也。”没有给它们画上等号。
簄、蔰、槴、扈,是沪的通假字,地方志上把“沪渎垒”写成“扈渎垒”的也不少。和《全唐诗》同时代的《康熙字典》对“簄”的解释中可以知道:它就是海中捕鱼的“沪”。这个“簄”在日本至今还在使用。日本权威性的辞书《广辞苑》等辞书说:簄也写作“魞”,是用细长的竹片,像竹帘一样螺旋状植于水中做成的迷宫,使鱼易进难出。这种迷宫直径可以做得很大,与皮日休、陆龟蒙渔具诗中的描写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