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开了两天两夜,终于来到了千里之外的西域。布达拉宫脚下匍匐着朝圣的人群,远处几架单反正对着他们。我看到后不禁蹙眉,而转头又是一惊,因为不知何时,二姑的脸上已流下了滚烫的泪珠。
那是我永远都忘不了的眼神,饱含着幸福和酸楚、虔诚和悔过。她走到磕长头的人们身边,和他们一起跪下朝拜。我们站在一旁也迟迟没有进去,一行人静静地看着她,就像看其他朝圣者一样,充满了尊敬。
她后来跟我说,自己有多么希望也可以从家乡一路走到布达拉宫,像那些风尘仆仆、皮肤黝黑的老人们一样,走一路拜一路,许下一路心愿,用尽自己绵薄之力,求得众生永世平安。所以来到正门前,她不敢直接进去,跪在门口,待心有所安,方能进入。
当时的她,像极了一个孩子,站在家门口,抹掉嘴角偷偷买来的零食碎屑,掸掸衣服上因为刚刚和别人打闹蹭上的土,然后再紧张兮兮地踏进门来。幼时的我们,认为家就是天,是神圣,是权威。而今再看二姑,再看她周围虔诚的人群,他们心里的家,就在眼前吧。
信仰是一个人灵魂的归宿,他们将信仰交付于佛祖,剩下的,便是用尽一生去走完这条归途。这条归途不仅仅是滇藏、川藏公路上随处可见的磕长头的人将要踏遍的土地,更存在于人们的心里,真正要走完的,是一条完整的、坎坷的心路。
潭柘寺里供奉着一个巨大的转经筒,据说里面藏经百亿卷。人们满怀热忱,兴奋的绕着它走上一圈,便如导游所说“念了亿万次的经书”,好像灵魂得到了升华,离那个终点又飞一般地近了百亿步。可惜潭柘寺每日接待数万名游客,真正受到洗涤的却寥寥无几。我想,若是二姑来到这里,她不会像那些浮躁的游人,三五成群的吆喝着转经,她定会带着恭敬和感恩,踏下心来走完这一圈。因为这是一条回家的路,是要用心才能走完的路。
二姑的家里有一间供奉着佛像的屋子,我从没有进去过,但路过时总能嗅到屡屡烟香。她平时极爱种些花草,阳台上堆满了一盆盆她亲手栽培的植株,不论何时都是一派盎然的生机。岁月带走了她的容貌,也带给了她眼神里的温柔和平和。想要保持平和不容易,但她真的在平日的待人处事中做到了这一点。
直到那次西藏行,她才第一次见到布达拉宫,但回家的这条路,她却已经走了很久很久。从选择这条路开始,她便已经踏上征途,难能可贵的是,她虽身处闹市,但始终没有偏离最初的航道,在经历了人生的跌宕起伏后,仍然在心里点亮家的方向。
或许这就是信仰带给人的巨大精神动力,信仰才是人们心中最至高无上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