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家和婆家相距不是很远,但还是有一些生活上的差异,可能也与家庭的生活习惯不同有关,所以偶尔还是会有感触。
不是经常回老家,两家都是,生活礼节上省掉了相当多的一些程序,两个人成天为了这个小家在这所城市忙碌,顾及父母的会特别少,反之是他们时常会给我们带来些家里产的水果蔬菜之类,感动一直积攒,想着往后定会孝道为先,当然,也一直在努力的路上,尽量的多点关心给他们,作为这个家唯一的媳妇,我也努力想着多打个电话回去,至少算个问候,给老人一点安慰,尽管现在不再是当初那个天真的想法,认为公婆和爸妈没有区别,但媳妇不比女婿,女婿可以不常常问候岳父岳母,却理所当然,可媳妇哪能不懂得媳妇之道,在这里有一个传统,认为儿子娶进门的媳妇就是一笔买卖,相当于已买进家的消费商品,而出嫁的女儿就是卖东西的主家清理掉的库存,一句俗语:“出嫁的女就是泼出去的水”,执行,只有老套的执行,商品总得要有消费的性价比。
逢年回家,老公总有串不完的门,见不完的伙计,聊不完的天,无法人为结束的牌,一些时候我会和他一块,但每次都是男人们的天下,他们要么喝酒吃肉侃天下,要么麻将桌上走四方,女人们只能嗑着瓜子打哈哈,由于平日里大家基本都不在一块,这些媳妇们也来自不同的地方,聚在一块也只能陌生的东拉西扯,完全放不开,疯不到一起。一些时候我会待在房子闲的发呆,却不习惯陕西人大门口成群结队,时不时还会端着大碗呼噜呼噜的扒拉那么几口,不知道饭渣有没有打在旁边那些人的脸上,看起来极为状观。实在无聊时也会到门口一晃,总有不确定称呼的婶子还是嫂子会扯着噪门喊:“XQ媳妇出来谝来”,我假装矜持回了,说要洗衣服之类的话。 呵呵!其实,也许,如果有一天我能参于其中,说不定会比想象的好玩。
每次回去,大伯、姑姑甚至于一些同村的表姐家我们定会拜访,一次路上远远看见表姐在他们家门口闲谝,老公扯着噪门开始问候,我示意笑笑,噪子实在扯不了那么高,老公埋怨我没有礼貌,委屈瞬间由心而生,为什么要把你们的生活方式绑架在我的身上,就算改变,总得给我个过程吧,无奈,回去的道上,还是专门去表姐家一趟,寒暄半天。
父母们都是苦日子过来的人,仔细点都可以理解,在公婆这儿表现极为明显,每次炒菜倒油,婆婆总会习惯性的过来看,弄的我不好下手,坏掉的苹果他们会削了放在盘子里,吃的时候只能以它为先,一次我重新拿了一个,婆婆说盘子里还有,刚开始服从,最后就干脆好坏不吃,我有变,婆婆也有变,慢慢看我不吃她就无奈说那你去吃好的,呵呵,我赢了吗?可能没有。有次回家实在有点饿说想吃烤馍,公公直接从火炉的烤箱里拿出来不知何时的干馍,皮都胡蹦乱跳的咧开了,我笑说不吃,起身重新用电烤箱自己烤,我有变,公公也有变,以后的日子里他就无奈说你去烤吧,呵呵,我赢了吗?可能没有。大家相互适应吧,我有些浪费,他们眼里一定是这样吧?
一直以来我认为说多少好听的都不如实际行动来的直接,不喜欢特别张扬和高调的人,做就做吧,做之前每次都会说,弄的像欠他天大的人情,是的,再次的家庭生活习惯不同,大年三十晚上,我和婆婆在厨房里忙活,听见公公大声的打电话,虽然我用力的剁着肉馅,但还是知道他的电话是打我们家的,心里很感动,三分钟后他进来告诉我说给我爸打电话了,我笑着嗯了,心里的感动却好像少了那么一点最初的味道,记得一次六月的早晨接到公公的电话,说村里装桃的车是我们那边的,要给我家捎两箱回去,我说不用,家里人少吃不了,谢过,不到中午电话再次响起,说要捎,一阵推诿寒暄,谢过,下午三点又告知我说已捎过去,感谢,挂断,感动的心又再次无语。可我爸会时不时给公公去个电话,每次我都是从公公的口中得知,方式不同,我认同的是悄无声息的行动,无须过分表达,你付出的获得者会及时感知,感恩虽不一定及时,但会记在心里,会想办法回报。
每次回娘家,父母总会提前好长时间来车站接应,其实从车站到家距离不到500米,每次妈妈总会做我们喜欢吃的菜提前摆在桌子上,每次走又会去车站送,接应我很喜欢,因为全是欢喜,临送我不喜欢,因为全是留恋,但次次重复,已成习惯。两个女儿都嫁个老远,注定父母欢喜接应留恋送别,想想难过就浇灌了身心。
刚开始回婆家的时候还真不习惯,因为从来没有热腾腾的饭,也从来没有父母门口期盼的张望,走的时候甚至于他们不出大门,又再次的家庭生活习惯不同。
适应,习惯,执行,一切都会成为美好,成为我们共同的昨天,所有的磨擦也是,也是一切习惯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