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好吃掰发现,中国是一个餐饮文化大国,长期以来在某一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物产、文化传统以及民族习俗等因素的深远影响,形成有一定亲缘承袭关系、知名度较高,并为部分百姓津津乐道的地方风味著名流派,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八大菜系”。 “八大菜系”之首当推鲁菜,这也是山东人的骄傲,其次是粤菜、川菜、湘菜、闽菜、浙菜、苏菜和徽菜。
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燧人氏钻木取火,结束了人类茹毛饮血的时代,从此,人类吃上了熟食,寿命得到了延长。燧人氏从而成为中华民族敬仰的“三皇”之一。然而,由于钻木取火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木制品容易腐烂,很难在考古发掘中被发现,因此,究竟钻木取火是怎样的过程,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是否属实,在学者的心中,始终存在一个难解的迷。但这所有的一切并不影响我们对伟大祖先的顶礼膜拜。
清朝初期,王公贵族们融合汉族饮食文化,创造性的做出了令人垂涎三尺的“满汉全席”,据说,“满汉全席”共有108道菜。什么“龙衔海棠、“凤凰展翅”、“黄袍加身”、“晶玉海棠”、“龙凤柔情”、“金蟾拜月”、“琉璃珠玑”、“龙凤呈祥”……,坦白地说,我别说吃了,连听都没有听说过。看着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菜名,您嘴里的口水是不是也快流出来了呢?据说,慈禧太后一日三餐吃的就是“满汉全席”,其实,她一个人一顿饭哪能吃的了那么多的东西,吃不了怎么办呢?无非就是赏给大臣、太监、宫女们吃,还美其名曰“御赐”。 大臣、太监、宫女们在行三拜九叩之大礼谢赏的同时,嘴里还要大声说一句:“谢主隆恩”。完事之后,才能享用那些能够代表提高身价、光宗耀祖“御赐”的美食。
据不完全统计,一个人从出生到去世,大概要吃8万多顿饭,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精心研制出很多美食,而且做美食的食材和手法也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煎、烹、炸、炒、熏、煮、炖、烤、腌、闷、烩、烧、拌、拼、蒸、熬等等等等。
自古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是礼仪之邦,待客之道那是自然是少不了的,每逢家有重要客人到访时,男主人就会热情招待,女主人也会使出浑身解数,把平日里难得一露的精湛厨艺充分展示出来,做一桌丰盛的饭菜盛情款待,极尽地主之谊之能事。
抗日战争时期,物资匮乏,国军的一位将领说“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其实,我倒愿意“前方紧吃,后方吃紧”,因为,什么时候“前方紧吃”了,就预示着战争即将结束了,好日子快开始了。
在和平年代,凡庆祝重大节日,都会普天同庆,大到国宴,小到家宴,都离不开丰盛的美食,有道是:无酒不成席,聊到开心处,不免要小酌一杯。或自斟自饮,或交杯换盏。喝酒的理由是多种多样的:新婚夫妻结婚时要喝“交杯酒”、新媳妇回娘家要喝“回门酒”、小孩子满月要喝“满月酒”、孩子满周岁要喝“周岁酒”、朋友聚会要喝“聚会酒”、喜迁新居要喝“乔迁酒”、生日宴会要喝“长寿酒”、工程竣工要喝“庆功酒”、金榜题名要喝“谢师酒”、 送别要喝“践行酒”……,总之,只要想喝酒,天天都能找到喝酒的理由。喝酒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宴会上,当“红烧鲤鱼”这道菜摆在桌上时,通常是会喝鱼头酒的(鱼头一般会对准德高望重或职务较高的人),而且规定“头三尾四背五肚六”,也就是说,鱼头对着谁,谁喝三杯;鱼尾对着谁,谁喝四杯;鱼背对着谁,谁喝五杯;鱼肚对着谁,谁喝六杯;还有像“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能喝二两喝五两,这样地干部我欣赏”、“能喝半斤喝八两,这样的干部要培养”、“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干部才放心”、“能喝白酒喝啤酒,这样的干部要调走”、“能喝啤酒喝饮料,这样的干部没人要” ……,诸如此类的劝酒词实在是太多太多,好吃掰突然发现,中国人饮食文化实在是太内行了。
过去是“酒逢知己千杯少”,现在是“酒逢千杯知己少”,现在喝酒交心的人已经不多见了。喝好不等于喝倒,喝酒喝的痛不痛快,不在于酒好不好,而在于喝酒的心情和喝酒的人。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